作者为寒梅惊雪的小说我才是大明正统阅读
朱允炆看着徐辉祖,眉头微皱。 看来昨晚自己下令召燕王入京的消息,让徐辉祖误以为自己想要将燕王扣在京师,以行削藩。 所以提前一步,跑过来请求削藩。 一可以表达自己的忠心,看清楚,我老徐是你建文帝的人,你可要相信我。 二可以声明自己的立场,你不是想削藩嘛,我跟着你混。 齐泰、黄子澄不断进言削藩,这些事虽然保密,可再保密,也无法绕过五军都督府。 “削藩?呵呵,为何要削藩?” 朱允炆站了起来,看着一脸惊愕的徐辉祖,说道:“你想多了,朕对几位叔叔,还是信得过的。” 徐辉祖难以相信地看着朱允炆,不知道他是改变了主意,还是不信任自己。 朱允炆了解徐辉祖的心思,和善地说道:“帝国之治,在民昌国富,天下太平。叔叔们拱卫边塞,功劳自是有的。” 徐辉祖有些迷茫。 朱允炆也不多作解释,道:“削藩之事,暂且按下吧。朕打算推行练兵新政,有些想法正要问你。” “练兵新政?” 徐辉祖看着朱允炆,连忙表态道:“皇上所命,臣莫敢不从。” 朱允炆微微摇头,说道:“现下,京营有多少军士?” 徐辉祖连忙禀告道:“当下京营军士有五十万,皇上可是打算扩军? 臣建议自两广、西北、山东等地调兵,那里士兵善战勇猛,可充大用!” 徐辉祖的想法很简单,若是朱允炆不打算削藩,那只能强化京军实力,在军队上足以碾压任何藩王,藩王威胁自然便会减弱。 朱允炆微微皱眉,竟然有五十万之多,这么多人,咋来的? 朱元璋时期便考虑到了军队建设问题,采取了“内外置大小二场,分教四十八卫卒”的制度。 一卫满编制五千六百人,当时规格便近三十万。 只不过随着时间增加,加之洪武年数次北伐用兵,到了建文登基时,京营规模已达到五十万。 而此时,北方塞王手中,还有三十多万兵马。 朱允炆思虑良久,对一旁内侍吩咐道:“去中军都督府取一些军中花名册来。” 内侍答应一声,便匆匆离去。 徐辉祖不解地看着朱允炆,问道:“皇上可是需要找哪位将领?” 朱允炆摆了摆手,道:“魏国公,且等上一等。” 一刻钟左右,内侍便带来了十几本花名册。 朱允炆仔细翻看着,暗暗盘算一番,又继续翻看,良久才抬起头,对徐辉祖严肃地说道:“裁军十万如何?” 徐辉祖连忙说道:“调十万精兵拱卫……呃?裁军?” 原以为是调军的徐辉祖,顿时惊慌起来,此时不增强实力也就罢了,如何能裁军,削弱自己的实力? 一旦藩王有异,如何应对? 朱允炆没有开玩笑,而是十分严肃地说道:“军队如何,你比朕更清楚。 朕要的不是老弱病残,这花名册中,有些军士已然六十有七,魏国公是打算让他冲锋打仗呢,还是让朝廷给他养老呢?” 徐辉祖颤抖不已。 朱允炆沉声道:“朕要的是能战之师,精锐之师!不是老弱病残!” 手里拿个长矛,你就敢说自己是精锐? 也不看看自己年纪,黄土都到脖子了。 报上名字,就真以为是个兵了? 谁不知道你是哪个勋贵的奴隶,或是哪个武将的家丁? 徐辉祖冷汗直下,顿时明白过来,皇上这是打算查军士吃空额之事,准备剔除老弱病残与挂靠军籍之人,走精兵之路。 “给你一个月时间整顿军队,一个月后,朕要检阅!记得把动静闹大一些。” 朱允炆下令道。 徐辉祖高声答应,施礼之后离开了武英殿。 回到五军都督府,徐辉祖依旧惊疑不定,召来自己的两个弟弟,中军都督府佥事徐膺绪,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徐增寿,将皇上打算裁军十万的事告知两人。 两人也是震惊不已,措手不及。 徐辉祖镇定地看着两人,感叹道:“皇上这一手,极为厉害啊。” 徐膺绪不解地问道:“大哥,何言至此?” 徐辉祖喝了一口茶,压了压惊,说道:“皇上此举,整肃军队是其一,敲打勋贵诸将是其二。 而其三,便是告诉诸位塞王,皇上并无意动他们,希望他们在封地,安稳守着。” “或许皇上还有一层意思,也或许是最重要的一层意思。” 徐增寿看着两人,缓缓说道:“皇上在告诉塞王,自己可以对京营动手,那改日,对塞王节制的经制之兵动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到那时,塞王想要反对,也没了由头。” 徐辉祖赞赏地看了一眼徐增寿,却转移掉了这个敏感话题,说道:“如今皇上心思难测,但裁军十万,势在必行。” 眼下太平,诸将、勋贵、豪强、外戚等,都想发财,只靠朱元璋定下来的那点俸禄,大家早饿死了。 对于这些人,最好的发财之路,便是吃军饷。 今天安插个下人当兵,明天在花名册上加上几笔,军饷就有了。 朱允炆下令裁军十万,看似动作极大,一口气砍掉了五分之一的军队,实际上并非如此。 徐辉祖粗略估算,名义上裁军十万,实则裁掉军士数量不会超出四万人,绝不对动摇京军根本。 至于其他的六万,不是虚报出来的空额,便是挂靠在京营里混吃混合的勋贵下人。 对于眼下臃肿的京军而言,裁掉几万老弱之人,且不说可以减轻户部压力,仅从军队方面来考量,有利于鼓舞士气,整肃军纪,强化军士整体战力的。 裁撤老弱,以青壮为骨,饮马挥戈,纵横驰骋,这才应该是京军真正的模样! 仅从裁军之策窥看,朱允炆这位年轻的帝王,拥有着超凡的魄力与清醒的认识。 想着想着,徐辉祖心里突然有一种强烈的直觉。 他觉得这位年轻的帝王,能够带领大明王朝,走向一个真正的强国盛世! 裁军是强军之始,而他自己便是朱允炆的先锋! 这种感觉来的突然,但却真正正正的发自徐辉祖的心底深处…… 次日。 没有意外,关于裁军,百官集体反对。 御史的奏折一封接一封,送入了武英殿。 “地方坐大,割据显现,祸心难掖,不利朝廷。愿以前唐刺史之乱为鉴,不行裁撤之实……” 朱允炆翻看了几本奏折,内容大致相同,不外乎渲染裁军不利。 理性地来看,这些话未必全是虚言。 洪武年间朱元璋数次北伐,打击了北元主力,但因中原马匹匮乏,为形成军事优势,增兵便成为必然。 加之当时日本正处在南北朝的战乱之中,不少人逃至大明沿海,成为了倭寇。 为保沿海,一批卫所建立起来,京军规模也进一步扩张。 到了朱允炆上台,冗军已成为了一个顽疾。 朱允炆作出裁军的决断,也并非是心血来潮,而是基于对历史与实际的判断。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指挥的捕鱼儿海之战,消灭了北元主力。 自此之后,北元陷入衰弱期,蒙古正统鞑靼部落只能被迫与瓦剌部落联合,避免被明朝吃掉。 胆战心惊的北元此时已没有了勇气与实力南下。 沿海的倭患看似严重,实则只是因为分散,并不存在实质上的威胁。 几千人几万人进攻东南沿海的情况并不存在。 此时让朱允炆真正顾忌的,只有藩王及其三护卫。 朱元璋老婆很多,孩子也多,导致朱允炆叔叔二三十个。 但总的来说,真正威胁到朝廷统治的,只有九大塞王。 即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肃王,再加一个内地藩王之首的周王! 从历史记载来看,一些藩王虽然干过不法事,多少有点心理变态,但总归没造反的心思,算不得威胁。 真正让朱允炆在意的,只有一个最大的隐患: 燕王,朱棣! 对付燕王,老弱病残是用不上的,疲师弱旅也是不可行的。 唯有一途:淘弱留强,军制革新! 朱允炆不想走历史的老路,正所谓:不作死,就死不那么快。 只要自己不动手削藩,朱棣就不可能短时间蹦跶起来,有时间,慢慢谋划就是。 对于这些奏折,朱允炆不用查也知道,这背后一定有着武勋的影子。 即将失去利益的他们,便如摆在磨盘上的猪,免不了喊几嗓子。 “启禀皇上,翰林侍讲方孝孺求见。” 内侍禀告。 朱允炆答应一声,一位约莫四十岁的清瘦男子,身着九品绿色盘领公服走了进来。 这就那个被朱棣诛“十族”的方孝孺! |
精选图文
迟到的救命药(沈晴赵江)全文浏览_迟到的救命药全文浏览
(番外)+(全文)一胎三宝:黑客妈咪带球跑下载阅读_(宋家,宋焕焕,纪安)一胎三宝:黑客妈咪带球跑免费阅读全文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宋家,宋焕焕,纪安)
肾囊肿老公的白月光却摘了我的肾全文小说苏芸秦子恒柳媛媛小说在线阅读
他咒我死,却为我一夜白头(苏语凌璟琛林浅浅)已完结,他咒我死,却为我一夜白头已完结
要命!我老婆是混黑的?高分完本(沈浪夏舒上官郁)最新推荐_最新推荐要命!我老婆是混黑的?高分完本(沈浪夏舒上官郁)
(番外)+(全文)综武:开局将葵花宝典送给东厂txt下载阅读_(朱由检飘絮)综武:开局将葵花宝典送给东厂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朱由检飘絮)
(番外)+(全文)沈斐闻彦琮免费下载阅读_(沈斐沈晴)沈斐沈晴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沈斐沈晴)
(番外)+(全文)穿越之首富千金修仙记最新章节免费阅读_(玉玲珑李荣)穿越之首富千金修仙记全文免费在线阅读_笔趣阁(玉玲珑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