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完结版小说_启奏,萧汉,朱元璋全文阅读
“回皇上!” “将军趁着夜色,采用疑兵之计,火攻之策,声东击西,将元军主力从王庭引出,元军大批离开后,将军亲自率三千骑兵攻入北元王庭。” “此战,将军带领将士们杀入了王庭大帐,将军亲斩北元皇帝,麾下将士将北元百官几乎杀尽。” 萧汉语气震撼,激动的上奏道。 “当……当真如此?” “朱雄当真斩了也速迭儿?” 朱元璋语气都有些颤抖,但眼中却露出了难言的期待。。 攻灭北元之战,是胡惟庸为引,他勾结北元和倭国,想要颠覆朱家大明的江山,朱元璋这如何能忍? 当即下旨要攻灭北元。 “众将士,献礼!” 萧汉没有多说废话,对着身后大喊道。 应声。 近百个将士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入了大殿内,每一个手中都捧着一个木盒。 朱元璋这时也缓缓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目光凝视着。 满朝文武的目光也全部都看了过来。 “打开。” 萧汉大声道。 应声。 近百个将士将手中的木盒打开。 映入朱元璋和所有朝臣的眼中,每一个木盒之中都是一颗头颅,而朱元璋一眼就认出了最前面那个将士木盒里的人头。 “也速迭儿,是他,真的是他。” “哈哈哈。” “没想到啊,咱真的没想到啊。” 朱元璋一拍手,指着那木盒大笑道。 一开始。 朱元璋下旨攻灭北元,但攻灭二字并不是彻底灭亡,因为他明白是不可能办到的,将北元赶到长城之外,就是他最“三二零”终的战略。 但朱雄这一次却是给了他一个意外之喜。 “父皇。” “不仅仅是也速迭儿,还有北元的六部尚书,朝堂大臣,他们全部都被我大明将士给斩了。” 朱标指着那些将士高捧着的木盒说道。 “朱雄,带着区区六千骑兵入草原,竟能够攻破北元王庭,把北元朝堂都一锅端了。” “诸卿。” “你们看到没有,这就是我大明将士取得的战果。” “谁言我大明无英豪,朱雄此举,取得如此战果,可比昔日冠军侯否?” “一国朝堂之上,上至皇帝,下至大臣,全部被我大明战将给一锅端,这等战果,甚至超越了昔日霍去病。” “哈哈哈。” 朱元璋指着这遍布大殿的首级盒,放声大笑道。 不知多少年了。 朱元璋真正开怀大笑时也唯有几次,迎娶了自己妻子的时候,生下自己的标儿时,建立大明时,统御中原泰山封禅之时,最后就是自己的嫡孙朱雄英出世时。 但今日。 朱元璋再次开怀大笑了起来。 便是因为取得了如此战果。 他的大明出现了一个可比冠军侯霍去病的战将。 这个战将处于他洪武时代,就算过去数百年,千年,史册上都会牢牢记得这一壮阔战果,记得有一个名为朱雄的骁勇战将生于洪武时代,率领六千骑攻破了北元王庭,将北元皇帝以及大臣全部斩杀,最后还凯旋归来,战将毫发无损。 “臣等恭贺皇上。” 看着这开怀大笑的朱元璋,满朝文武也是无比震撼,纷纷大声恭贺道。 此刻。 亲眼看到如此战果。 别说是朱元璋如此兴奋激动了,满朝的文武都是震撼难言。 “朱雄。” “年龄还不过十七岁,年纪轻轻竟然就取得如此战果,此人,当真不凡啊。” “有此人在,淮西诸将,不可一世的蓝玉他们都要勃然失色了。” “此功,比之当初的冠军侯的确更胜之啊。” “朱雄胆魄和能力,当真是让人难以想象,能够让皇上如此龙颜大悦,未来必是我 大明朝堂的新贵,而且还如此年轻。” “在灭元之战时,朱雄斩了王保保,官居正五品守备之位,后来又连续破城,攻破了北元都城,皇上再次下旨恩赏,提了这朱雄两级,十七岁的正四品指挥使,统领五万军。” “他才十七岁啊,就达到了如此权位,唉,我都快五十了,才是五品,竟然还比不上一个毛头小子。” “这一次朱雄又立下了如此旷世奇功,传出去,足可让天下人都知道朱雄之名,皇上肯定又要重封于他。” “位高权重啊。” 看着如此狂喜的朱元璋,朝堂上的大臣甚至都想到了未来这朝堂上会多上一个新秀,而且还是手握重兵的新秀。 “朱雄。” “当真是一个人杰啊。” “可惜了,要是妙锦倾心的人是朱雄该多好。”徐辉祖心中暗道。 “朱雄。” “本将倒是想要看看你究竟是什么人物。” 大臣之中,对朱雄敬佩的人有之,但也有嫉妒者。 哪怕是朱雄获得如此战功,是拿命博取而来的,他的晋升之路全部都是依靠战功获得,但是也总会有很多人心里不平衡的。 “朱雄这一份礼,老四这一份礼,不可谓不重啊。” “咱很喜欢。” 朱元璋大笑着,难以掩饰兴奋。 北元之事,随着这战报传来,算是彻底的了结了。 朱元璋悬着的心也可以说是彻底放了下来。 “启奏皇上。” “朱雄将军在斩北元皇帝时,除了将这首级带了回来,还有这北元的国玺。” 萧汉转过身,从一个将士身上拿下了一个锦盒,高高举起。 “呈上来。” 朱元璋表情期待,立刻道。 一旁侍奉的太监立刻快步走了下去,双手小心的将这锦盒捧了起来,呈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面带期待,缓缓将盒子打开。 映入眼帘的。 正是一尊印玺,朱元璋直接握起,一看,上面刻着八个元文,如果翻译过来的话,就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显然。 这一尊印玺是仿制了传说中昔日秦始皇所制的传国玉玺的。 元,昔日铁骑踏中原后,自忽必烈开始,被炎黄文化熏陶,自然也想要以正统掌天下,创朝堂,任大臣。 为了展现正统之名,自然也是刻下了这仿制传国玉玺的印玺。 “哈哈哈。” “果然是北元重宝,皇权象征。” “朱雄,好臣子,当真是一个好臣子。” “有朱雄,咱心甚慰啊。” 朱元璋把玩着这印玺,兴奋的大笑道。 “恭贺父皇得这元庭重宝。” “失去了这印玺,以后北元所谓皇权之名将成为一个笑话。”朱标立刻笑着恭贺道。 “不错。” “原本将北元赶到了长城之外,只能暂时解患,但是朱雄带着大军将北元朝堂一锅端了,还把他们的印玺都带回来了,失去了皇帝,失去了大臣,北元必乱。” “五载,不,十载之内,我大明北境再无北元之患。” “北元的那些部落会为了权利疯狂争斗,我大明可安心了。”朱元璋笑道。 “恭贺皇上。” “从此北疆高枕无忧。”满朝文武纷纷恭贺道。 “标儿。” “你说这些人的首级该如何处置?” 朱元璋笑了笑,指着大殿内北元皇帝和其大臣的首级,看着朱标问道。 “回父皇。” “北元朝堂被我大明一战清缴,可将这些首级以泥塑,让其千年不损,永远封存,并以此陈列于北疆长城之上,震慑北疆族群。” “他们如若再敢来犯,他们的主君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朱标思索一番,当即道。 听到这话。 朱元璋一脸赞誉。 满朝文武也是纷纷点头。 当今太子朱标能够稳居朝堂,得百官敬服,靠的可不是他单纯的仁厚,还有那朱元璋耳濡目染之下的帝王手段。 该狠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手软。 “诸卿以为太子之策如何?”朱元璋笑着问道。 “臣等附议。” 满朝文武无一人反对。 如今朱元璋正是高兴的时刻,谁敢在这时候惹他不高兴啊,那就是找死了。 “好。” “标儿,那就依你所言。” “你亲自去办,给咱办得漂漂亮亮。”朱元璋当即应允。 “臣领旨。”朱标立刻应道。 “现在,咱也有另一个苦恼了。” “朱雄为大明立下如此大功,咱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封赏了。” “要知道,短短一年间,朱雄可是从一个小兵升到了指挥使啊。” “如若再晋几级,未免也太快了,可如若不封,他立下如此大功,如若传至天下,天下人又会怎样看咱?” “标儿,诸卿,你们觉得咱该如何封赏?”朱元璋一脸苦恼的看着群臣问道。 “这……” 听到朱元璋这话.…… 群臣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如何开口了。 当今圣上都不知道如何封赏,他们又怎敢开口? 如若不符合圣意,这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所以此刻也无人敢强出头。 “启奏皇上。” 这时。 武臣一列,一个中年男子站了出来,脸上甚至还带着一种桀骜之色。 “蓝玉,看来你有想法,正好你也出身军伍,咱也想听听你有何提议,如何封赏朱雄这个有功之臣。” 看着蓝玉,朱元璋立刻笑着问道。 “臣以为。” “朱雄战功虽大,但太过年轻,还需经过磨炼,此次立大功,的确该封该赏,但年轻人,应该还是要压一压的。”蓝玉直接说道。 听到此话。 朱元璋和朱标的眉头都是一皱。 他们自然能够听明白蓝玉话里的深意。 那就是不封不赏。 “怎么?朱雄立下如此大功,咱还要压着他,晾着他?” “这是何道理?” “咱可记得,当初捕海一战,你一回来可就向咱邀功。”朱元璋意味深长的道。 蓝玉表情坚定,仍然不知进退的道:“皇上误会臣了,臣不是说不封,而是先将朱雄的功劳记下,再给他时间磨砺,待得他更加成长了,皇上可再恩封。” “蓝玉,你好没道理。” “给咱退下。” 朱元璋眉头一皱,直接出声呵斥道。 对于蓝玉,还有蓝玉代表的淮西一脉的武人,行事嚣张跋扈,欺压百姓的事更是屡屡出现,朱元璋心中早就有所不满了,只不过因为朱标的关系,朱元璋才没有对他们动刀。 “凉国公,还不退下?”朱标也立刻出声喝道,同时也给蓝玉打了一个眼色。 “臣知错。” 看到朱标的眼神,蓝玉立刻躬身一拜,退了回去。 “标儿,你有何看法?”朱元璋看着朱标问道。 “回父皇。” “儿臣倒是以为。” “朱雄该封赏,而且还是重封,重赏。” “不过在此之间,还是要让天下子民知道我大明大破北元,出现了朱雄这等强将的好消息啊。”朱标笑着说道。 “标儿,继续说。” “咱听着。”朱元璋点头示意继续。 “儿臣以为。” “父皇可昭告天下,我大明军队已经将北元彻底赶到了长城之外,属于我炎黄汉家的疆域已经全部归于大明和掌控,另,此战为我大明抉出了一个骁勇战将,也就是朱雄,将朱雄率六千骑杀入草原,攻破北元王庭,将北元皇帝以及其大臣全部斩杀的事迹广为传之。” “以此,可让天下子民引以为傲,知我大明天威。” “将朱雄之功昭告,有两得,其一,我大明建国不过数十载,尚武之风仍存,朱雄出现,更可强盛我大明子民之心,知我大明也有昔日大汉之冠军侯这等人物。” “其二。” “这功绩昭告之后。” “也让天下人知道父皇是如何对待有功之臣的,知父皇恩威天下,有识人之名,有功必赏,有才必用。” 朱标笑了笑,将他心中思索的全部说了出来。 “标儿说得好。” “比之封赏,让天下人知其名,这更是无边荣耀。” “咱就是要让天下人知我大明有朱雄这等骁勇战将。”朱元璋大笑着道。 “还有一点。” “朱雄也的确才十七岁,太过年轻,父皇不知如何封赏也不为过,难道父皇就不想见一见这个屡次为我大明立奇功的战将吗?” “是否年轻浮躁,是否真的还需磨炼,在父皇慧眼之下,难道还看不出?”朱标又补充的说道。 “对对对,标儿说得对。” “正是这个道理。” “咱对这朱雄还真的是好奇的很。” “咱一定要见见他。” “等看到他,咱再决定如何封赏他。” “这样吧,拟旨传回北平,等军中之事彻底了结后,让朱雄整顿了军中之中,再择日让朱雄入应天府。” “咱,当真要见见他。” “见了他之后,咱再重封重赏于他。” 朱元璋对朱标的话深信不疑,当即拍板决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