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全网震惊:这是你亲妹?(姜妮石浩)最新章节列表_全本全网震惊:这是你亲妹?全文阅读
青山绿水间。 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上,印有《科普一加一》字样的三辆白色大巴车,缓缓前行。 三个小时后。 他们停在了石村前。 这座村子并不大,百来户人家,坐落在深山老林中,与世隔绝。 姜妮与主持人冰冰一前一后走下车。 “这就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 姜妮有些感慨道。 这里绿树成荫,炊烟袅袅,让长期呆在钢筋混凝土城市的主持人冰冰,眼前一亮。 “你们跟我来。” 姜妮带着摄影组,从一条石板铺地的小路进入石村。 现在正值中午。 村里很安静。 只有三四个五六岁的孩童,坐在村口一棵巨大的银杏树下,玩着游戏,看见有一群陌生人走来,都停止游戏,好奇的站在远处偷看。 有一个年龄较小的小男孩,连忙躲在树后,只露出一个脑袋,流着大鼻涕偷偷往外看,显然有些怕生人。 但孩子们的目光都很纯朴。 “怎么没见有大人?” 主持人冰冰好奇问道。 “现在刚上午,村里的大人应该都在田间劳作。” 姜妮随口回答。 毕竟从小生活在这里很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 “这里还真是艰苦啊!” 主持人冰冰感受着燥热的天气,不由感叹道。 “没错,山里太苦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接走叔叔阿姨的原因。” 姜妮叹息道。 “那个漂亮姐姐,好像是石头哥的老婆。” 树下一个较大点的小屁孩,指着姜妮小声说道。 然后转身就往石村跑去。 边跑边喊道:“大家快出来看呐,小石头的老婆回来了。” 这一嗓子,极有穿透力,惊的树上鸟雀乱飞,让主持人冰冰目瞪口呆。 姜妮也闹了个大红脸。 多年未归,这些孩子她都不认得了。 很快! 村中一些老人走了出来,看向姜妮。 一个朴素的大妈,两鬓斑白,认出了姜妮,惊喜道:“呀!还真是小石头的老婆回来了。” “多年未见,这丫头越来越水灵了。” “是呀,越长越漂亮。” “那可不,这闺女,打小就漂亮,听说如今更是当了大明星,挣了好多钱呢。” “明星咋了,还不是咱石村的媳妇。” “这倒也是。” 一群老人,认出姜妮后,都热情的围了上来。 你一言我一语都很和蔼可亲 “三婆。” “石伯。” “王大娘。” …… 姜妮连忙打着招呼,毕竟这些人都是从小看着她长大的。 村里人纯朴,没啥勾心斗角。 她记得上大学时,学费不够,村里每家每户都凑了不少钱。 “小妮子,你回来了。” 人群中一个看起来八十多岁的老人,满头白发,杵着拐棍走了出来,一脸慈祥。 “村长爷爷。” 姜妮认了出来。 老村长在村里德高望重,小时候没少照顾她。 “好好好,回来就好,这么大了,也该和小石头成婚了。” 老村长笑得非常慈祥,就像看到了自家的亲闺女。 姜妮则一脸尴尬。 连忙岔开话题道:“村长爷爷,叔叔阿姨,这么多年没回来看望你们,心里实在过意不去,我给你们都买了些礼物。” 然后十几个工作人员。 连忙将一辆大巴车打开,里面塞得满满的一车货物。 老村长一脸心疼道:“回来就回来呗,都是自家人,买这么多东西干嘛,你虽然现在有钱了,可也要懂得细水长流。” “村长爷爷,花不了几个钱。” 姜妮说完,吩咐随行的工作人员,分发礼物。 大家人人有份都很开心。 随着礼物被分配完毕,村长领着姜妮向村中走去。 不远处有一栋瓦房。 两个身着朴素的老人,站在大门前,一脸兴奋的望着姜妮。 “老头子,快看呐,真的是咱闺女回来了。” “看见了,看见了。” 两个老人都很激动。 “石叔,阿姨!” 姜妮兴奋的跑上前去,牵着两个老人的手。 “闺女,你可算回来了。” “嗯。”姜妮也很激动,热泪在眼眶转着圈圈。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两个老人握着姜妮的手,一脸慈爱,虽然是童养媳,但从小他们都将她当亲生女儿看待。 “闺女,你这次回来……是?” 妇人一脸皱纹,虽然才50多岁,但常年在地里劳作,看起来则像60多岁。 “我回来是接你们出去的。”姜妮说出了此行目的,一脸心疼道:“你们劳碌了一辈子,是该享享清福了,我有钱,我给你们当女儿,我给你们养老送终。” “当女儿……?” 两个老人闻言皆都一愣。 “对呀,我给你们当亲生女儿。”姜妮激动道。 两个老人相互对视了一眼。 全都选择了沉默。 原本欢愉的气氛,在这一刻变得凝重了起来。 “爸,妈,你们不愿意嘛?” 姜妮直接改口问道。 两个老人再次互相对视了一眼。 石文正默默松开了姜妮的手,坐到一旁,从怀里掏出烟袋,开始吧嗒吧嗒的抽起了旱烟。 妇人也是一脸落寞。 原本相聚时喜悦的氛围,在这一刻瞬间荡然无存,变得凝重而压抑。 “叔叔,阿姨,我是《科普一加一》节目的主持人冰冰,此次前来,是想了解一下你们家的具体情况,听说您儿子石浩常年啃老,不务正业,而且童养媳,这样旧时代遗留下来的封建陋习,更应该遭到全国人民的***。” “如今是法制的时代,更是科学的时代,我们应该相信科学。” “够了!” 主持人冰冰还要继续说些什么,却被一个愤怒的声音打断了。 原本还在抽烟的石文正,低沉道:“我儿子啃不啃老,我这个做父亲的最清楚,用不着你一个外人在这里说三道四。” 说完冷“哼”一声,头也不回地进屋去了。 |